芬兰电力网络的结构主电网用于长距离输电连接和高输电电压。主电网中电力线的总长度超过15,000公里,由于在长距离传输中使用地下电缆将非常昂贵,因此主电网的电力线主要建为架空线路,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输电损耗,主电网的电压很高,在110到400千伏之间,最高时,这比住宅物业电源插座中的可用电压高出2,000倍。主电网由高压配电网络继续,这些网络在区域一级分配电力,例如在不同省份。
高压输电网和配电网之间的差异是基于电压等级。高压输电网络在110千伏的电压下运行,配电网络在20、10、1或0.4千伏的电压下运行。高达1千伏的最低电压称为低压,较高的电压是中压或高压。高压网络的总长度约为22,500公里,中压网络140,000公里,低压网络240,000公里。高压网络被构建为架空线路。在中压电网中,80%是架空线路,7%是空中电缆,13%是地下或水下电缆。
1、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建立高速、双向、实时、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,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,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,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、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,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。同时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,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。
高速、双向、实时、集成的通信系统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、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。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,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,繁荣电力市场,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,从而提高电网价值。高速双向通信系统的建成,智能电网通过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和校正,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实现其最重要的特征自愈特征。
2、智能电网的用电环节主要采用哪一项网络无线网络。智能电网的用电环节主要采用无线网络。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,也被称为电网2.0,是建立在集成的、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,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、先进的设备技术、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,实现电网的可靠、安全、经济、高效、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,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、激励和保护用户、抵御攻击、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、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、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。
3、微电网与智能电网是什么意思微电网(MicroGrid)也译为微网,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,是一组微电源、负荷、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。微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、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,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,也可以孤立运行,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,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,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。